杨光启,中共党员、政协施甸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共施甸县委党史研究室史志股股长、一级主任科员。
“静”守平凡 矢“志”不移
杨光启的人生日历上,每一页都印着他“责任在肩,以行践言”的足迹。参加工作36年,从事党史、地方志编研工作20余年。“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全身心投入为党写史、为民修志事业,自觉担当“为党编纂红色家谱、为地方编修精品佳志”的光荣使命。
他先后参与编著《施甸抗日战争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施甸县61年大事纪要》《中国共产党施甸历史》等多部地方党史类书籍;参与编纂首部、第二部《施甸县志》;参与编纂、编辑出版《中共施甸县委工作纪要》12部、《施甸年鉴》14部;撰写《施甸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施甸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甸在滇西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党史理论文章30余篇;撰写施甸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市场治理整顿、政治体制改革、支柱产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跨世纪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农”工作改革与发展等系列党史专题研究资政辅政材料20余篇;参与指导、编纂出版县工商志、县地税志、县教育志、县卫生志、县残联志及太平镇志、五楼村志、由旺社区志等16部志书。一系列志书的出版,为党委政府总结历史经验、找准发展短板提供了历史借鉴,也为社会各界了解施甸、宣传施甸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乡镇村志的出版,更为新时代认识农村、研究农村、管理农村,以及推动和美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智慧和现实参考。
无私付出结出骄人成果,他先后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表彰为“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先进个人”;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党史研究室表彰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党史系统先进个人”;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授予“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党组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1次。
勤于履职 为民尽责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发挥专业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深入基层、倾听实话、体察真情,原汁原味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先后撰写提交《关于弘扬历史名人文化,助推施甸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关于深入挖掘施甸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加强全县古民居村落保护的建议》《关于建设施甸县历史博物馆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等一系列高质量提案,涵盖民生所盼、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他主动参与县政协文史资料编写工作,先后为《保山市政协志》编写完成《政协施甸篇》6万余字,参与《施甸县精准脱贫纪实》《印象施甸龙会》等文史专辑资料编写,为助推施甸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连续两年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面对嘉许和肯定,他谦虚地说:“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多写有质量的提案,立足本职为施甸发展、为群众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他——一个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的史志人,一个求真务实、勇挑重担的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