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这是如今昌宁县卡斯镇大塘村大竹林村民小组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县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深入实践政协协商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后的一个剪影。

2020年3月,保山市在昌宁、腾冲2个县(市)率先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昌宁县政协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田园镇、卡斯镇等作为“协商在基层”工作试点。如今一年时间过去,试点工作成效纷显,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认可。
受地理区位等客观因素制约,卡斯镇大竹林村绝大多数村民思想不够解放、进取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单一、群众收入较低,庭院建设滞后、村庄环境较差。2020年6月29日,昌宁县首场“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在当地召开,通过前期摸排调研,在广泛汇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选定“建设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这一协商议题,依托大竹林村民小组400余亩竹林资源和传统竹器编织技艺,致力于打造以“竹元素”为主的特色村庄。老百姓的角色一下子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的发展我做主”,“要打造好竹子经济、应该制定村规民约、必须推选出竹器编织带头人、政府要帮忙搭建销售平台……”村民们纷纷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现在的大竹林村已培育出熟练掌握灯笼、簸箕、茶盒、果盘等10余种竹工艺品编制能手150余名,47户农户自发成立了“昌宁县大塘竹器农民专业合作社”,竹编工艺品产品价格提高了5—10倍。“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产销模式让老百姓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社员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成为大竹林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竹林文化长廊更是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来的“网红打卡”胜地。
田园镇九丰商贸城小区是该县城区第一个商品房开发小区,由于建成早、规划不足、功能缺失、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商铺”变成“仓库”,留不住人,招不了商,房价下跌,资产贬值,广大业主怨声载道,长期以来的管理断档更是导致小区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供水、供电等设施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来位于县城“黄金地段”的商贸小区,不但难以发挥自身功能,竟成为制约“文明县城”“美丽县城”创建的最大瓶颈。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后,小区治理初步形成了“‘五有’机制+红色物业”的探索管理模式。围绕“打造文明幸福小区,助力美丽县城建设”的目标,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组建了业主管理委员会、设置居民小组4个、选出楼栋长9人,一个以党支部牵头、业主委员会落实、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服务的管理网络全面建成。小区还聘请了安保人员6名,管理服务人员1名,卫生保洁人员3名,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如今的商贸城实现了从“没人管”到“管得好”的蜕变,环境从“脏乱差”转变为“洁净美”,物业费从“拒绝交”转变为“主动问”,居民满意度、公共安全度、环境优美度、社会文明度、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昌宁县将在13个乡镇全面推开“协商在基层”工作,着力引导群众通过协商民主方式来实现当家做主,让群众真正回归“治理主体”本位,让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起聚、劲往一处使,把党委政府要干的事和群众想干的事变成老百姓自己的事,让基层治理工作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