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施甸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总体要求,始终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政协职能职责,采取五项措施,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努力把“协商在基层”打造成为党委政府参谋、为人民群众代言的履职新平台,助推乡村振兴。
健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由于换届县政协领导班子调整了80%,联络组组长调整了83%,县政协委员调整了72%,变化较大。县政协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由政协主席任组长、4位副主席任副组长和各委室主任为成员的“协商在基层”工作指导组,建立“领导包片、委室包乡、委员报到乡镇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组建县级“专家库”1个57人,“人才库”13个275人,“能人库”30个526人。
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省市政协协商议事工作规则要求,制作“协商在基层”议事室统一标识,并加挂各乡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牌子。建立县政协专门委员会挂钩联系乡镇委员工作室制度,将189名县政协委员全部编入乡镇委员工作室,县政协与每一名委员签订《政协委员履职承诺书》,明确将委员参与“协商在基层”工作纳入承诺事项,同时邀请驻当地市政协委员参加“协商在基层”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完善方案,强化业务指导。针对2021年“协商在基层”工作开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协认真总结分析,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协商在基层”工作研讨会,通过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研究“协商在基层”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施甸县政协2022年“协商在基层”工作方案》。在全市“协商在基层”工作推进会后,于4月26日及时召开了全县“协商在基层”工作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2022年“协商在基层”工作,对相关业务工作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分别在6月14日、6月23日、6月29日的全县政协委员学习培训活动上再次对全体委员进行了“协商在基层”业务培训。目前,全县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挂钩联系乡镇指导组已到乡镇指导80余次。
深入调研,强化议题精准。今年以来,县政协和各乡镇政协联络组组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相关部门、群众代表以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做到无调研不协商。调研紧紧围绕党政关注的要事、群众期盼的实事、基层治理的难事开展协商议题的确定。通过采取广泛走访听取、填写问卷调查表、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上半年共征集协商议题49项,最终确定20个协商议题。其中,涉及人居环境提升4个、村民自治村规民约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后管理5个、生活垃圾处置3个、生活饮用水管理1个、集镇管理4个。目前,已有4个乡镇召开4场协商议事会议,其余协商议题计划于10月份前全面完成协商议事。
以点带面,强化成果转化。县政协结合县情实际,坚持典型引路法,对标先进,集中打造一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典型,推动全县“协商在基层”工作有效开展。自2020年11月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以来,累计召开协商会议80余场次,参与协商人数1500余人次,共形成各种管护制度52个共977条,为群众实际解决60余件实事,形成了“党委强领导、政府给支持、政协来搭台、部门齐协同、群众为主体、有事就商量”的实践经验,“协商在基层”逐渐成为“群众欢迎、社会好评、政协可为、党政满意”的特色履职品牌。如《施甸县老麦乡太和社区集镇环境整治规范化管理》“协商在基层”案例获省政协通报表扬。下步工作中,施甸县政协将指导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亮点,每个乡镇打造1至2个“协商在基层”工作乡级典型示范点,实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示范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