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银发经济”浪潮涌 托举幸福“夕阳红” ——保山各级政协联动监督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30 09:19     来源:保山日报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今年以来,保山市政协联合县(市、区)政协,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这一主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聚焦民生关切

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山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8万人,占总人口的21.18%。而2023年底,这一数据是48.5万、占总人口的20.15%。仅仅一年时间,老年人数量就增加了2.3万人,增幅大于1个百分点。当前和今后可预见的一个时期,我市老龄人口将呈现出增长快,高龄、失智失能、空巢老人增多等特点,形势十分严峻。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市把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连续5年将相关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实事;先后出台了《保山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10多项政策,不断改善条件、提高标准、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为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山市政协以“民生所系即履职所向”为准则,牵头搭建市县(市、区)政协联动监督平台,形成“市级统筹、(县、区)联动、全域覆盖”的调研格局。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献计出力。市政协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汇报会,开展专题询问……

一系列组合拳,让联动监督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据介绍,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类养老机构63个,因进行养老机构“1+N”改革,现运营24个,其中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有12个。

直面问题短板

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建议的提案,是衡量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2025年1月召开的政协保山市五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形成《关于在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重视中医养生的建议的提案》提交大会。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市县(市、区)两级联动监督平台,为保山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民主调研。

7月9日至10日,由市政协分管领导带队,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协同隆阳区政协、昌宁县政协,联动开展全市养老服务保障工作民主监督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隆阳区中心敬老院、老邻居养老护理院等10多个养老服务机构,以及昌宁县社会福利院、龙井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等多个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了解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

联合调研组指出,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仍面临“城乡不均、专业不足、保障不牢”三重挑战:农村养老设施薄弱,隆阳区部分偏远乡镇互助养老点功能单一;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大,持证上岗率虽有提升但高端人才匮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失能家庭负担沉重。

调研组认为,在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重视中医养生对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有效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共谋破局之策

针对这些痛点和难点,调研组提出了“政策+机制+设施+人才”这一解决方案。

在政策层面,呼吁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在机制层面,建议形成协同机制,破解部门权责交叉难题;在设施层面,同步升级农村敬老院服务功能,争取2026年前实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在人才层面,深化政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待遇提升”双管齐下,让养老护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调研组指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最贴近老年人身边和推进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机构布局,注重设施质量。要加快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充分盘活现有养老资源,坚决杜绝养老资源浪费闲置。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形成特色养老服务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关注失智失能老人护理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让广大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保山市政协将持续深化两级联动监督机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让“老有颐养”从愿景变为实景。随着各级政协协同发力的治理合力不断增强,保山正以制度创新回应银发浪潮的挑战,用民生温度书写养老服务的时代答卷。